望玉米 |
分类:生活随笔 时间:(2016-05-22 10:15) 点击:155 |
凝望玉米 上中学的时候,总听到那位慈祥的老校长经常说:“包谷糁糁,吃成胖墩墩。”那时的物质生活极其匮乏,能吃饱玉米面糊糊就是小康水平了。从那时我就知道,包谷的营养价值极高。包谷是玉米的乳名,乡下人叫惯了怪亲切的,总觉得“玉米”这个洋名叫不顺口。 玉米在农村人的心目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农民的血管里也流淌着玉米的血脉,也就是说,玉米是乡下人的亲戚,或者是先祖。因为村庄里玉米的年龄远比活着的人要漫长,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也应该是玉米的晚辈,它跟所有的人都有某种打断骨头连着筋的关系,说不清这是不是一种特殊的血缘关系。 玉米是有故事的生命,短暂的一生,要经历很多很多的悲喜交加。先是人们怀着一种虔诚的心理,把漂亮饱满的种子放进事先整理得软绵绵的土地里,意味着把整个春天交付给了脚下的肥沃厚土。肩负希望的种子们安安静静地躺在自己的位置上,等待阳光雨露春风把它们叫醒,萌芽、生根、出苗,完成生命旅程的第一阶段的使命。对那些走不出黑暗在半路上默默死掉的种子,人们丝毫不会怪罪它们,倒是心里像逝去亲人那样沉重伤痛,选个合适的日子,重新播下去,神情安详的像是送别儿子或女儿远走四方一样。 钻出土面的玉米,感觉到了外面世界的光明和美好。周围到处都是熟悉的面孔,一点儿也不孤单。下定决心来,不敢辜负下种的人,在晚上或者是春风沉醉或者是素月当空的时候,拼命吸足雨露养分,白天就不再害怕烈日的炙烤和焦风的肆虐。逐渐长大的玉米,隐隐的露出俊美的风度,对生的叶片,修长如剑器。土地的滋养,农人的呵护,玉米植株色泽鲜丽,饱满丰润,在阳光照耀下,流光溢彩。农民们的高大身体渐渐隐没于玉米林里。远远望去,整片整片的翠绿,叶片像无数的手相互挽着,密不透风。热气蒸腾着,一团团的绿雾流动着,氤氲着。稼穑的人们走出丛林回望身后的风景,心里有种说不出的豪情和激动。 光阴荏苒,玉米们该回报土地以及精心照料他们的人类了。先是孕育生命,继而开花,成长发育,这个过程简直是美的展示。看吧,单个看玉米苗,平静的神情里全是创造的喜悦和甜蜜,像怀孕待产的美丽少妇那样幸福和安详。宏观地看,又像庞大的仪仗方阵,高坡上,平地里,阵容肃穆,凑热闹的热风经过时候,战旗猎猎,威武雄壮,令人肃然起敬。再过一段时间,新生的嫩粒儿从母亲的怀抱里探出了小脑袋。金秋的风是玉米的生长剂,阳光里的钙质也积极的催促玉米快快成熟。 等待是甜蜜的。看着一地的金黄玉米,像是欣赏自己的一件杰作,百看不厌,不由的想走进他们,瞧瞧、摸摸、嗅嗅,感觉真好。终于熟透了,选个清清爽爽的日子,把他们一个个的请回家,堆在院子里。简朴的家园立马就变得富有而温馨。借着暖暖的秋阳或是融融的月色,又一个个的剥出来,挂在掉光了叶子的老树枝桠上,或者呈一字长蛇阵挂在屋檐下,晾干。这个时候,村庄里到处都是黄灿灿的玉米棒,甜甜的气息飘荡在空旷的田野上,这怕不是村庄里最壮观的风景?看着他们,人们心里就会油然而生敬意和安全感。 风干后的玉米,在石磨的压磨中或是在电磨的挤压下,变成粉末,在勤劳的家庭主妇的巧手中,又变身为各种美味,滋养着人们的身体,血液随之融入庄户人的血管。剥离下来的玉米皮、玉米芯、秸秆都在不同岗位发挥作用,有的喂牲畜,有的当燃料取暖做饭。 玉米的生命短暂而悲壮,养育一个村庄,身体还要化为齑粉,承受着多么大的痛苦? 一代代的玉米们,把全部的价值都奉献给了相依为命的土地以及在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们。 凝望玉米,敬畏土地,我的心中涌起阵阵热流。
该文章已同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