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河西走廊 |
分类:合同文书 时间:(2016-04-29 18:09) 点击:82 |
穿越河西走廊 已置身于河西走廊。呈现在眼前的是大片大片裸露的土地,灰白色的低山丘陵,白花花的盐碱地,一望无际的戈壁滩。从车厢往外极目远眺,几十公里之内荒芜人烟,花鸟虫鱼,几乎所有的人类亲密伙伴全都销声匿迹,只有风沙肆虐,成了这里的主角。在白茫茫的盐碱地,烈风裹挟着沙尘扶摇而上,形成一个又一个小旋风,没遮没拦,任由它们轻移莲步,摆动身姿,或妩媚轻佻、或张扬放肆、或饕餮吞噬。我见过旋风,但从没有见过这样一个又一个连成片的,心想,八成庄子笔下的大鹏鸟就是从这里“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的。 风是干烈的,因为空气中的水分太少太少。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到达陇东高原时已是强弩之末,而来自大西洋和地中海的暖湿气流,自西而东,又被昆仑山、天山山脉所阻隔,这一带成了被湿润遗忘的角落,年降雨量只有几十毫米,而蒸发量却是降雨量的几十倍之多。树是断然长不了的,草早已干枯,被风吹走了,大地裸露着。干硬的风竭力要把这里变成纯粹是自己的世界,当然把我们这些误闯进来的不速之客也不放过。我总觉干渴燥热,口腔起泡。有经验的人告之,要多喝水,多吃水果。好在我们是匆匆过客,否则,怕是难逃厄运。据说人类的早年是寒冬世纪,气候异常寒冷,中华民族的祖先眷恋着太阳的温暖,酋长夸父领着大家朝着太阳远去的地方迁徙,这就是传说中的“夸父追日”。不幸的是,这些追求幸福的祖先,渴死在西迁的路上。 远处的祁连山,山顶上白雪皑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山脚下,有冰雪融水滋润的地方,点缀着一些绿洲,呈现着生机盎然的景象。武威、张掖、敦煌,就是这一带著名的绿洲。原来这荒凉世界的出现,症结全在于缺水。望着这平坦伸展,无边无际的荒漠,我脑海里浮现出那些逼仄蜗居的市民,在方寸之地垦荒耕种世代相传的山民,还有那些上无片瓦下无寸地没有恒产也没有恒心的流民,心想,如果能解决缺水的问题,一定可以得到更多的可供利用的土地,情况会有多大的改善啊。 多年以来,为解决西北缺水问题,人们树种草,耗费巨大,但不见效果。有人主张将雅鲁藏布江的水提升到黄河,后自流至河西走廊,直至新疆,图景很诱人。其它的姑且不论,但不知雅江有没有足够的水可供调用。还有的人提出将渤海之水调至新疆,在低洼处形成湖泊,通过海水蒸发,增加空气中的水分,增加降雨量。这种方案,效果难以确定,而其它大量的负面作用却是显而易见的。 在治水方面,中华民族素有成就。大禹治水千古传颂,都江堰为世界瞩目。只是治水治水,得有水可治。地球是不平的,苦乐不均是常态。没有西北之干旱,哪有江南之湿润?有的时候,在一定意义上,瞎折腾不如善待之。 面对着茫茫的戈壁、荒漠,过于功利会让你铩羽而归。 火车在一个叫柳园的小站停下,我们转乘大巴车,南向而行。 黄昏时分,大巴车在几个瓜摊前停下来,导游介绍说,这里就是瓜州。说到瓜州,便记起“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这一诗句,显然,此瓜州非彼瓜州。自汉朝开始,瓜州就已经比较有名,有一些故事流传至今,如“张骞瓜州尝美瓜”,“薛仁贵困守锁阳城”。当然,瓜州之所以为瓜州,最主要的还是因为这里出产的蜜瓜糖分高,品质好,远近闻名。在瓜摊上,我们买了几个瓜,品尝之后,感觉不怎么样。导游说,现在才六月,蜜瓜还没有成熟,如果七、八月份来,一定让大家一饱口福。这令我们有些遗憾。 敦煌,位于甘肃省西南角,与青海,新疆毗连。靠着发源于祁连山的党河和疏勒河水的滋润,在茫茫的戈壁和沙漠的包围之下,硬是绽放了这么一块绿洲。自汉代以来,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变得经常而频繁,那时,敦煌在这条丝绸之路上是咽喉要津,东来西去的商人络绎不绝,一个又一个驼队伴随着悠扬的驼铃转运着各种各样的货物和商品,还有那些跋涉探索的学者,肩负国家亲善重任的外交使臣,相望于道,经由敦煌,来往于东西方。所有这些,成就了敦煌的繁荣。 莫高窟,是世界著名的洞窟艺术宝库。我不懂艺术,在莫高窟,虽然感受到那些绘画和雕塑作品极高的艺术造诣,但说不出子丑寅卯来。不过,面对着如此众多而巨大的石窟,面对着一尊又一尊甚至高达三十多米的佛像,一幅又一幅巨大的精美壁画甚至是穹顶绘画,我真切地感受到这需要耗费何等巨大的人力财力和物力,需要深厚的知识和人才的支撑和引领,不是一个繁华之地是难于成就这等辉煌的。听说龙门石窟还排在莫高窟之后,而洛阳是唐朝的东都,北魏的都城,它是两个朝代,用几百年的时间打造而成的。从莫高窟那里,能真切的感受到敦煌当年的功力和辉煌。 自汉朝开始,敦煌也是一座著名的边关重镇。那天在敦煌,我们吃到一种水果,大如李子,汁多味美,乃李广杏,相传为西汉飞将军李广兵伐大宛后引种而来。在敦煌的西边,有两座关隘,即阳关和玉门关,由于不在行程的安排之内,我无缘目睹两座关城的雄姿。据说,由于沧海桑田,疏勒河干涸退缩,西风惨烈,流沙侵蚀,两座关隘都已废弃。遗址所在,断垣残壁,对此不由让人陡然而生悲凉惨烈之情。只有王维那首《送元二使安西》:“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还有王之涣那首《凉州词》:“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让阳关和玉门关留存在人们的心中,见证敦煌的历史。 鸣沙山,是敦煌的一处风景名胜,位于城南约六公里的地方,由沙粒聚集堆积而成,山脊望之如刀刃,最高处二百五十米。沙子从山上滑落,会发出轰鸣声,故名。鸣沙山还有一妙处,即白天滑落的沙子,晚上的风又把它送回原处。更奇妙的是,在鸣沙山北面低洼处,有一处泉源,约有十几亩之大,状如月牙,故名月牙泉。仿佛造物为沙漠精灵留下的一只眼睛,它的周边全是高高堆起的沙山,但沙子就是不越雷池一步。在这里,我们深深感受着造物的韵律和奇妙。 站在山顶,极目远眺,东、南、西三面黄沙漫漫,一片苍茫,苍天寥廓,只有北面及东北染上一片绿色,绿树之下分布着一些耕地,点缀着一些村舍。站在高处,能更清楚看到,敦煌其实就是被戈壁和沙漠包围着的一块绿洲,这块绿洲,全靠党河水的滋润。我看到城区街道两旁的树每天都要浇水,又想起在绿洲边缘看到的一些枯死的树和草,深深感到,绿洲其实是很脆弱的。水是绿洲的生命,戈壁和沙漠包围着、觊觎着,一旦缺水,绿洲旋即被吞噬。 有一幅硕大的广告语“再创敦煌的新辉煌”悬挂在城区的街道上方。我心想,条件已经改变,此辉煌非彼辉煌。只希望人们不要放纵自己的欲望,不要过多的索取,让这块绿洲造福子孙万代。
该文章已同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