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松礼赞 |
分类:合同文书 时间:(2016-04-29 16:57) 点击:81 |
黄山松礼赞 我几乎完全不能确定黄山到底给了它们什么,但我却无法找出任何理由怀疑是它们成就了黄山。它们,就是在岩缝中生长的树——黄山松。 一般说来,大凡植物的生长都是须臾离不开泥土的,一如鱼儿离不开水、人离不开空气一样。然而,令人费解的是黄山松却偏偏选择了在黄山这片荒芜而又坚硬的花岗岩上安家落户,繁衍子孙。 难道黄山松对贫瘠有着特殊的嗜好?还是命运给了它们这样无情的安排?抑或是黄山对黄山松的严峻考验? 初夏时节的一个周末,带着好奇与茫然的我再次驱车来到了黄山,期望能够在高人的指点下弄清黄山松的前世今生。 放眼五百里黄山,可谓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尤其是在海拔800公尺以上的山峰,视野所及之处都能看到黄山松千姿百态的身影。它们中有的形似“卧龙”,有的状如“黑虎”,有的态若麒麟,颗颗顶天立地、威武雄壮、赏心悦目。 清代诗人黄景仁在观赏了黄山松后作《黄山松歌》七绝一首中惊叹:“黟山三十有六峰,峰峰石骨峰峰松。有时松石不可辨,一理交化千年中。” 这些高可寻丈、短不盈尺的黄山松有的长在峰顶,有的立于悬崖,还有的隐身幽壑。虽然它们或俯或仰、或立或卧、造型各异,但共同的点是冠平如盖、树干坚挺、枝条笔直、叶色浓绿、四季常青,确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无怪乎古人说:“黄山之美始于松。” 或许有着某些相同的出身与相似的经历,黄山松美丽的身姿和刚毅的精神,每日都吸引着成千上万的庶民前来观光留念。即使名人和伟人慕名来到黄山后,也会对黄山松油然产生一种仰慕与敬爱之情。 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2001年5月游览黄山后感慨:“遥望天都倚客松,莲花始信两飞峰。且持梦笔抒奇景,日破云涛万里红。” 既然黄山松有如此之奇何如此之美,怎么就没有人去考证它的祖先源自何方,为什么要迁徙到黄山呢? 显然,没有现成的答案。但有一点我认为是不言自明的,那就是黄山松的种子在被飞鸟或者清风送到花岗岩的裂口后,即可以无坚不摧的力量和无空不入的精神钻入缝中,并在那里生根、发芽和成长。而且,这些生长在无土、无水、无肥的松树都是以石为母,以云为乳,以山体风化的矿物质和腐烂的树叶作肥。 在卧云峰的人行道旁,有一颗苍翠欲滴、亭亭玉立的青松,树高2米,树龄约300年。这颗被人尊称为“卧龙松”的黄山松,横生于悬崖石壁之上,树干分两叉盘曲而长,角崭髯张,似苍龙卧坡。由于山体风化石头崩裂,这颗松树的根一大半被裸露在了空中,可想它的营养基本只能依靠阳光、雨露和空气了。 面对如此顽强的生命力,我不能不说黄山松的根系不仅仅是牢牢地扎在了岩缝的深处,而且还将“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理念刻在了自己每一圈的年轮里。唯此,它们才能长出比自己的树干长出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树根并藉此抓住大山,让缓慢生长裸露在外的树身才能有效抗击年复一年的狂风暴雨的袭击和冰刀霜剑的相逼,并在历尽劫难中永葆青春。 身在黄山,除了无时无刻不在被黄山松顶风傲雪的自强精神所震撼外,我还可以随时随地的感受它坚韧不拔的拼搏精神、众木成林的团结精神、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广迎四海的开放精神和全心全意的奉献精神。 尽管黄山提供给黄山松的生存环境如此恶劣,但是黄山松不仅没有抱怨和背弃黄山,去选择更加肥沃的土地奢望长成参天大树,反而却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感恩之举,将自己全部的绿、全部的美和全部的爱泼洒在黄山阴暗、冷酷、无情、凌乱的顽石之上,使之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依附悬崖峭壁而生的黄山松更是将攥着阳光温暖如人手一般的枝条伸出,热情欢迎来自五湖四海的游人,让嘉宾感受着植物的亲切友好与深情厚意。 难怪有人说:“正因有了遍布峰林沟壑的黄山松,于是黄山的景美了,山活了,风动了,云涌了,雨多了,泉响了……连山石也有了灵气。” 不是吗?且不说那热情洋溢中外闻名的迎客松、扎根悬崖戏搅浮云的探海松;也不说那铁根盘结围抱共生的团结松,一根两干缠绵悱恻的连理松。单是那漫山遍野普普通通的无名松,就已经把黄山装扮得分外妖娆、妙不可言了。 其实黄山松绝不是一般的“风景树”,它也是使用价值很高的经济林,更是“特立独行”会唱歌的“音乐树”。三年前的秋末我首次登上黄山,在山顶静听了万松林传入耳畔的阵阵松涛后,感觉那旋律绝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天籁之音,那舞台也堪比世界顶级演奏家登台的维也纳金色大厅。 而在北海散花坞散乱的石峰中,一个状如毛笔的石峰“笔端”有一奇松从缝隙中夺路而出,宛如一簇盛开的鲜花,人称“梦笔生花”。按说散花坞有了笔峰已是令人称绝了,而那株古松的锦上添花,则更有画龙点睛之妙,不能不让人叹为观止! 啊,化腐朽为神奇的黄山松哟!你用自己无与伦比的美将几近不毛之地的黄山装点成神州最具盛名的旅游胜地,还以32棵古树名木的绝对优势将黄山推上了《世界双遗产名录》。 因了黄山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世界遗产中心主任冯·德罗斯特1996年6月在考察了黄山风景区后翘起大拇指说:“黄山——中国的名片,我为她骄傲!”因了黄山松,海外华人把黄山和黄河、长江、长城一样,当作了祖国的同一概念刻在骨子里,流淌在血液中。 黄山松,作为植物无疑是黄山的自然资产。但它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品格却在深深地影响着人们,并给人以启迪,带给人思辨。仅从这点上看,黄山松本身也应该是文化遗产。事实上,在我国邮票发行史上,两次发行的《黄山》邮票均有“黄山松”,而《迎客松》作为黄山松名木中的典型代表,至今还是专门为一棵树发行邮票的历史依然没有被改写。 当我的再访黄山之旅即将结束并还为没有遇到高人指点有些遗憾时,我却突然觉得能够为更加深入的解读黄山松精神的内涵而释然。 我深深地顿悟到:黄山苍凉的每一个岩缝都像一个巨大的孵化器,里面都孕育着一股强大的力量,那像裂变了的原子核一样的种子会冲破各种障碍破壳而出并长成令人骄傲的黄山松,成为黄山群峰之巅高高飘扬的旗帜,成为石缝中不屈不挠的灵魂,成为贫脊山崖上生动无比的音符,成为伟大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
该文章已同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