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村庄 |
分类:合同文书 时间:(2015-09-29 11:14) 点击:110 |
故乡的村庄 故乡坐落在嘉陵江边,是秦岭山中很普通的一个小村庄,村子沿河靠山,长长的谷坝,东西走向,一字排开住着上百户人家,都因同一个姓氏,取名周家坝。周家坝不大,长约两里,宽不足一里,祖祖辈辈人们靠这坝子的水田、耕地糊口,依山上的树木、生灵滋养,其乐融融。我家住在坝子的山根,四合古院,瓦屋相连,绿树丛中若隐若现,鸡犬相闻,俚语相伴,就像上苍赐给人间的一处世外桃源。我从出生到18岁那年才走出故乡的村庄,可谓故乡是哺育我青春儿郎的温床。现在离开她已近30个年头,常常梦中想起,两眼泪光;时时独自回味,让人牵魂系肠。 故乡的村庄充满了阳光。打记事起母亲出工集体劳动就把我这个四类分子遗腹子拴在土炕上,独自一个人嗷嗷生长。从早到晚我只有眼眼巴巴的瞅着东方升起阳光一直挂到西边的山上,母亲才疲惫的回来打扫我拉的屎尿一炕,然后麻利洗干净我的衣裳,给饿急的我弄些浆水半汤,无需考虑劳动了一天母亲及哥姐们是否清水打牙,便囫囵吞枣饱吃一肠。就这样我度过了人生最稚嫩、最难熬的时光,让我一生也忘不了那种饥不择食的香。因而,我幼小的心灵便种满了阳光,老是感到故乡的太阳很长,从早到晚总高挂在蓝天,一直照着村子里的房屋和院场,总是在我期盼窗口挂满希望,把我小小的胃口吊得老长老长。直到今天,每每回味,仍有余香,还有温存,温暖着我整个心房。 故乡村庄也有忧伤。大跃进时期,地肥水美的故乡曾创造了亩产万斤粮的“卫星上天”,农人们将自己辛辛苦苦种植收获的仅有点粮食一车车送去交了公粮,而村民却被赶去统一吃集体大食堂,时间不长一个个饿得面黄肌干,口中吐酸,有的党员甚至被饿死而入土为安。在阶级斗争和文革时代,你斗我,我斗他,他斗你,揪出当权派,批判地富反坏,斗死了曾任解放后乡长的我父亲,打倒了一批批牛神蛇鬼,砸烂了祖祖辈辈留下的坛坛罐罐,伤了很多人的心肝,给我全家刻下了永远抹不掉的创伤。近些年,我再回故乡,淘金、挖沙和取石的黑商,竟将门前的河床挖了个底朝天,奔腾的河水被截断,铲掉了绿茵茵的堤岸,暴露出干涸的河床,一江清流充斥着满腔浑浊的忧伤,让人的眼睛一时饱含了扑簌簌的泪花,怎么也难以置信这里曾是生我养我美丽的村庄。 故乡的村庄是爷爷的脊梁。爷爷历经了三朝五皇,很早就累得脊背弯弯。小时我常常爬在爷爷的背上,听他的故事,捶他的肩膀,也经常在他背上鼻涕一把尿一把,可他躬着身始终没有抱怨,弯着他的脊背任我玩耍。直到有一天,我能放牛牧羊爬上村庄前后的高山,想要征服故乡的峰巅。而母亲说这山没有边际,再爬也爬不到天边;爷爷说天外有天、山外有山,要是能爬到天边就会累弯你的腰杆。从此,我走出故乡,踏踏实实公干,趟过一个个难关,总想实现衣锦还乡。现在回头看看,好像只爬到山的一半,而我的步履开始踉跄,躯体变弯不再强壮,就连身心也饱经了沧桑,细细回想爷爷那弯弯的脊梁,至今还弄不明白怎样才能挺起我高高的脊梁?
该文章已同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