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档案
律师统计
加载中...
网站公告
欢迎来到董补民律师的网站
文章分类
网站文章
我的好友
暂时没有好友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网友留言

  • 暂时没有留言

鞭炮

分类:生活随笔    时间:(2015-09-11 06:48)    点击:235

鞭炮

中国是古国,习俗自然多而且古,鞭炮存世2500年,说是古俗有根有据。古人是迷信主义加实用主义,燃放鞭炮是为了驱鬼祛邪;古人是浪漫主义加魔幻主义,燃放鞭炮是为了一种寄托,一种梦想,一种释放。王安石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旧岁去,一年的晦气也去。辞旧迎新,辞的是晦气,迎的是紫气。春来,紫气东来,万物复苏,新岁自然载负并寄托了新梦。

鞭炮延续到现在,几乎成了喜庆的代名词。红白喜事、开业典礼、逢年过节,少了啥,也少不了鞭炮。每年除夕,我有一怕,就是没完没了的鞭炮声,砰啪此起彼伏,刺耳、聒耳、累耳,而且闹心。门窗严闭,犹有硝磺磷气味扑鼻而来;掀帘外望,但见灯火明亮处,烟雾团结,火星爆闪、喷溅。此香烟乎?此紫雾乎?否!这恰是两大污染源:噪音污染与空气污染。今岁入冬以来,西安的好天气本来就少,难得一日雨雪后,天空晴朗而蔚蓝,偏是我所在的小区对面,北二环中段的一侧酒店开业,鞭炮从早上9点响起,临近黄昏犹未停止,一团烟雾也喜庆似的聚集不散,时不时有异味跨越了马路,穿越了窗户,刺激着鼻孔。次日早晨,一轮红日冉冉升起,又是个晴空万里,真美!心想着这一日耳边可以消停了,谁知今日是吉日,小区里竟有三家婚嫁,比赛似的,鞭炮声不绝,一家比一家高、长、多。12点之前,不敢开门窗,否则硝烟呛得人直想打喷嚏。

传统习俗即便是算得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有个良、恶之分。动辄就响鞭炮,响起来没个节制,那不是俗,是恶俗,是陋俗。上世纪90年代,西安市曾经节庆禁放鞭炮。这本来是个善举,却有所谓专家鼓噪,尽说些鞭炮的好,似乎鞭炮不响,中华民族就复兴无望。不几年,鞭炮之禁取消,鞭炮的生意如同鞭炮燃放一样红火、蔓延,有恃无恐。与此同时,由鞭炮燃放引发的灾剧、酿致的悲剧愈演愈烈,由鞭炮加工引爆的人间惨剧更是不绝网媒。今冬以来,全国城市雾霾徘徊不散,空气污染已经威胁到人的呼吸、健康。眼看着春节逼近,有识之士重提鞭炮禁放话头,立即就有反对声甚嚣尘上,且振振有词,其理直气壮之归纳之不外乎三:其一,千年习俗,非物质文化遗产,岂能轻易放弃?其二,一年才一次春节,放放鞭炮以示喜庆,有何不可?其三,城市污染元凶并非鞭炮,何以偏拿鞭炮说事?偏听,理是这个理;兼听,这理似乎是而实则非。习俗有良、恶,从良而弃恶,移风易俗,才算得是日新月异,社会才呈现进步的生机。譬如缠脚,曾经蔚然成风,女子若天足,反而嫁不出去。后来明令禁止,一些人如丧考妣。久而久之,天足成常态,缠足则成怪物。可见,不要拿习俗说事,习俗再悠久,也要权衡利弊,一些习俗丑陋,丢弃了也罢。

鞭炮是农业社会的产物,延续到今天,自然有其合理性。但时代已今非昔比,城乡分野,浪里淘沙,一些传统习俗退守乡村可能是理性回归。事实上,许多传统的东西,城市已经丢弃了,乡村依旧盛行。这是传统文化的生态现象,适者生存,尊重是应该的,倡导则不必!譬如春节,乡村比城市仍要热闹得多,乡村的春节比都市保留了更多的民族传统符号。鞭炮是春节的近亲,让鞭炮回归广阔天地,可能不失明智之举。

该文章已同步到:
发表评论
匿名:
验证码:   匿名评论
温馨提示: 董补民律师提供“工商查询  债权债务  婚姻家庭  合同纠纷  交通事故  刑事辩护  ”等法律服务。
如果您有法律问题可以点此咨询董补民律师,董补民律师会为您的法律咨询提供解答。
您也可以拨打董补民律师的电话进行法律咨询:15319713100,咨询时说明来自法帮网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董补民律师网
FABANG LAWYER
法帮网首页 | 法律咨询 | 酒泉律师 | 酒泉律师事务所 | 法律知识 | 法律专题 | 法律法规
董补民律师主页,您是第124912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