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档案
律师统计
加载中...
网站公告
欢迎来到董补民律师的网站
文章分类
网站文章
我的好友
暂时没有好友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网友留言

  • 暂时没有留言

年吃,吃年

分类:生活随笔    时间:(2015-09-11 06:42)    点击:144

年吃,吃年

中国的特色之一是农业,农业的特色之一是庄稼,庄稼的特色之一是吃,吃的特色之一是吃不饱,吃不饱的特色之一是见面爱问:吃了么?中国每一个过来人只要成长于上世纪70年代以前,记忆必定格在吃上。中国人过年,过的是吃穿二字。中国有句俗话:给嘴过年呢!可见过年离不开嘴,也就是离不开吃。

我的家乡在蓝田横岭上。说是十里风俗不同,其实过年大同小异。我小时候盼过年,盼的是吃;多少年过去了,我梦见儿时过年,还是个吃。深秋过后,渐渐地天冷了,冬天说来就来了。天飘起了雪花,故乡人说:天下面呢!哈,瑞雪兆丰年嘛。低标准时代,饿是常态,不知道饿肯定是肚子有毛病了。看见一地的雪,想的就是一地的面。年关逼近,人已经准备过年了。秋收的核桃、枣儿,柜藏起来了;秋晒的柿饼子、柿疙瘩,瓮捂起来了,要捂出了才甜呢。这些吃食都是为过年预备的。生产队的猪肥了,却也不安了,因为年关是个关,离挨刀的日子不远了。捂了一冬的雪足够麦地滋润了,天该晴了,趁着天晴淘粮食,面要早早磨,免得年跟前扎堆儿。大人扳指头,小孩也算天天,埋怨着年咋还远呢?其实不远了,稠酒罐罐该上炕了,黄豆也该泡芽了。腊月初五吃五豆,腊月初八吃腊八,吃都和平时不一样,起码是改善伙食了。腊月二十三是小年,该吃坨坨馍了。坨坨馍是祭灶火爷,娃娃跟着沾光呢!小年来了,大年真不远了,算算,也就剩七天了。对孩子来说,这七天长呀,长呀,还得睡七个囫囵觉呢!

猪的大限到了。对故乡人来说,不杀猪,那还叫过年吗?喂肥的猪前日就只给水,不给食了,老人说净肠子。猪也怪,这时候给食也不吃,有人说停等着挨刀呢,也有人说专等着超生呢!我至今记得一次杀猪的场面:冰天雪地里,两个大肥猪可怜地躲在圈的窝房里不出来。饲养员走远了,不愿意听见猪嚎叫。几个精壮的小伙子跳进了猪圈,挽袖子,甩胳膊,在猪窝门口踅摸。一个猪卧着哼哼,一个猪贴墙立着嗷嗷,不肯束手就擒。一只大手揪住卧猪的尾巴,硬生生把猪倒拽出来,几只手上去,猪嚎叫挣扎,却难挣脱。圈栅栏门已洞开,被按倒的猪在劫难逃了。猪四蹄朝上被提拎着奔来,猪把式(就是杀猪的)已尖刀等候了。男女老少都围拢过来,又被队长吼远,骂:得是也想挨刀呀?猪已被按在长凳子上,脖颈朝下,一个大盆接血。真个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听见闷哼,一些老太太就念佛了。去逮另一个猪,猪圈门忘关了,猪没影了,几个小伙子朝天骂:看你能跑到天上去!顺着雪地上的猪蹄窝追,撵得猪胡乱蹿,到底给按倒了,立即就有猪的嚎叫撕心裂肺一般刺激人的耳膜,真有人捂耳朵又捂眼睛了。一大锅水已滚开,猪被汆入水中热烫,出锅后吊起来,剃毛,开膛,下水(内脏)甩一地,大家齐动手,用雪搓洗后,再用清水冲。男女围着不走,等着分膘。猪蹄、猪头、猪下水一锅煮,围看的人又等着分一疙瘩肉打牙祭。这一天到晚村里都飘香,一年不见荤了。

家家都在磨面,家家都在劈柴,家家都在预备过年的吃货。距离过年还有三天,已有人家开始蒸馍了。因为蒸了自家的,还要蒸娘家的,村邻也有轮日互帮的。几乎是天蒙蒙亮就动火了,除了小孩,一家人齐动手,担水的担水,劈柴的劈柴,烧火的烧火,和面的和面,做馍的可以坐在热炕上,几笼馍出锅,炕就热得坐不住了。第一锅馍稀罕,垂涎了一年的孩子非吃不可,大人也要垫肚子。这一天,起码是孩子不知道饱也不知道饿了,肚子里圆鼓鼓的,跑都吃力了。蒸了一天的馍晾在大蒲篮上,过年就有指靠了。

故乡不产米,年三十午饭讲究吃调和(烩菜)米饭,一半米,一半的萝卜、红苕、粉条、干豆角,能闻见荤油香。娃都不敢咥饱,晚上的年饭才馋人呢!譬如我家,天不黑父亲就忙活煮肉了,然后是油炸面叶、豆腐干,剩下油炒菜,菜里有肉就是香。却不能动筷子,等村里人上门呢。我懂的,这是赐年呀。随即就有村人来家了,有手里端一盘菜的,有提一壶酒的,也有带了油炸吃货的,各有显摆,放了一席,席铺在地上,大人们蹲坐圪蹴都随地、随意儿。酒是一盅一盅地传,邻里乡情就都在酒里了;肉菜是消停地夹,肉放嘴里舍不得咽,真是别有滋味呀。小孩是不上席的,却少不了吃的,吃饱了不离开人堆,听大人谝天南海北,啥话都用耳朵逮,十里八乡的新闻都逮到耳朵里了。大人的精神大着呢,娃们熬不过,还惦记着响新年的炮,钻被窝里呼呼睡死了。女人是不入席的,也不串门,坐热炕上包疙瘩(饺子),耳朵逮着男人谑头了也笑得捶胸、揉肚子,喜悦都在脸上。

我村里有三户军属,都姓王。天亮后,队长吆喝慰问呀,男女老少聚集了村口,一面红旗在冰天雪地里平添了一村的喜庆。大家跟着红旗走,走进军属家,送一张拥军的年画,空白的墙壁专等着贴呢。我就看见去年的,前年的,甚至大前年的,年画都还在墙上。每个大人得一根纸烟,小孩得一块软糖,一簸箕枣儿、核桃儿、柿疙瘩随手捏,捏几个是几个,但不能抓,抓就犯忌了。嘿,娃娃们拥军,其实就是惦记着那稀罕的零食呢!

拥军回来,热疙瘩已等吃了。囫囵下肚,娃们急着玩呀,大人也急着升级(一种扑克牌游戏)呀。大年初一讲究串门,东家进,西家出,肚子饱着,偏偏家家都有吃食等着吃,顺手捏一个啥送进嘴里,才显见亲热。至少是我记忆里,过年好几天,好吃的多得很,可就是没食欲,一年到头总算是领教到饱了。饱的滋味并不比饿好受些,自己的肚子自己知道。仍盼年不要快,慢慢吃喝,慢慢消受,多好哇!偏偏天说黑就黑了,说亮就亮了,初一过完了,该过初二了。初二去舅家,吃!初三去姑家,吃!初四去姨家,还是个吃!走亲戚叫出门,出门就是把能吃的礼物送去,再用嘴吃回来。

我家乡有个讲究:初五吃闷饭(调和米饭),初七吃疙瘩。小时候,人都说我和二哥有福,说的就是口福:我生在初五,二哥生在初七。有了这个说头,我家里每年正月初五、初七,吃闷饭、疙瘩几成定例。初七一过,年气仍在,年味却淡多了。路上仍有出门的人,走的也都是远亲或者朋友。吃也比不得初六往前了。正月十五是个槛,过了十五出门就有可能吃闭门羹了。一些吃食会被预留到十五。元宵夜里,应该是最后一顿年饭了。过了十五,年尽了,人散了,该干啥就该干啥了。不过我家的年馍往往要吃到二月二,有的馍已经长出白毛了。

回忆、回味这年,不就是个吃么?一年到头,总算是没有亏待嘴!年吃,吃年,这是人的宿命。人到世间来,首先得有饭吃,所以说民以食为天。人难过百岁,紧吃,慢吃,能吃几个年呢?人生就像丢了个盹,眼看着就天翻地覆了。分明已今非昔比了,咋还是记忆犹新呢?年吃的习俗依旧,吃年的人生启示却被淡忘了,似乎不为吃而吃,又为吃而吃,吃已等同糟蹋粮食了。唉,不知是该欢喜,还是该叹息。年呀,不知能改不?

该文章已同步到:
发表评论
匿名:
验证码:   匿名评论
温馨提示: 董补民律师提供“工商查询  债权债务  婚姻家庭  合同纠纷  交通事故  刑事辩护  ”等法律服务。
如果您有法律问题可以点此咨询董补民律师,董补民律师会为您的法律咨询提供解答。
您也可以拨打董补民律师的电话进行法律咨询:15319713100,咨询时说明来自法帮网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董补民律师网
FABANG LAWYER
法帮网首页 | 法律咨询 | 酒泉律师 | 酒泉律师事务所 | 法律知识 | 法律专题 | 法律法规
董补民律师主页,您是第124912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