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看人体 |
分类:生活随笔 时间:(2015-09-11 06:42) 点击:184 |
山水看人体 古今中外,人多喜欢游山玩水,何故?据区区在下研究发现,这和人的自恋有关。千百年来,人最不了解的是自己。与其说人类走进了文明,毋宁说人类走进了衣服。人是衣服马是鞍。层层包裹,神秘感就生出来。人见人,这不便,那不便。想入非非,就借助自然。在人的眼里,人体被自然景观放大、复写,所以形容人体,总少不了借代。以女子为例,水灵灵的眼睛叫一汪秋水;乌油油的头发束盘起来叫乌云,披散开来叫瀑布;容颜娇美,叫花容月貌;红红的嘴唇小巧了些叫樱桃小口;胸前丰满叫春山;腰软而细叫柳腰或豆腐腰;再往下就是唐伯虎笔下的动人情处,恕我羞于启齿。女子站直了,叫亭亭玉立;裸体而眠,叫玉体横陈。至于形容男子,恕我孤陋寡闻,只记得杜子美诗云:“宗子潇洒美少年,皎若玉树临风前。”看情景,这少年属奶油小生。 自然景观上,也不乏人的影子。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杭何美之有?杭州以西湖名扬天下。苏轼说:“若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用美人这样赤裸裸比喻一湖水,也只有才子如苏轼想象得出。女子长得好了,披麻带孝都有风韵。长江三峡有个神女峰,云雨缠绵山头,的确令人想入非非。陕西咸阳地面有两个古冢,当地人叫奶头山,我觉得不像,有人就邀我上翠华山。适逢晴日,坐山头北望,果然奶头山名不虚传。据说首发现者是一位云游高僧,他正在翠华山头坐空如来,忽然法眼变肉眼,眼前活生生浮现一对美乳。自然的法则,连得道高僧也莫能例外。 说起来我的故乡也颇可赏可玩。从前草木茂盛于七沟八梁,过往行人多驻足惊叹。大约正人君子太少,所以人多往女性的身上联想。不点破还可以意会,一经点破,越看越像,像得使人如瞥了一眼黄色录像。多年以前我陪朋友登王顺山,至于峰巅北望,我的故乡映入眼帘,朋友硬说那是仰卧的维纳斯。多年以后,这位朋友亲临我的故乡,竟然说自己置身在老牛的屁股上。我想反驳,却语塞。树没有了,草消失了,水土流失,故乡的确变得不堪入目了。故乡的变化给人以警示:植被是土地的衣服,脱光了衣服的土地,还有什么美感可言呢? 南北人不同,山水也不同。南方的山多玲珑而温柔,水多清明而丽秀,也就跟着精干而机灵。北方的山多高大而凶蛮,水多奔放而不驯,人也就显得实在而豪迈。国中有五岳,我对华山有独特感觉。白日登华山,觉得那悬崖绝壁像北方男子的脊梁,身临其境,雄风烈烈,凭空生出浩然正气。但月夜走华山,山壁与谷之间,有黑有白,看去如同美妇或坐或卧或立,黑的地方如衣如被如裙,或掩或映,或遮或露,美不胜收,妙不可言。 忽然又联想到人体。在中国大地上,曾经出现过人体热。这是人对自己的讽刺。衣服穿久了,当然不应忘记,在层层衣里,包裹着人体美,乃美中之至美。那种视人体为洪水猛兽的看法浅薄之至,但不分时间、地点、场合、氛围,大肆展览、渲染人体,势必又走向了反面。人体和大自然一样,需要水、阳光和空气,需要穿上合体而美的衣服。为什么全世界都在提倡环境保护呢?因为人意识到了自己与自然环境唇齿相依。美的自然会使人心旷神怡;美的人体依赖于自然的美姿美态和美韵。到过大漠的人都会对那儿的黎明黄昏刻骨铭心,那起伏连绵、错落有致凹凸不平的沙丘,多么酷似千姿百态的人体大写意。人与自然和合相映,美才不求而得。有了这种见解,人体就见怪不怪了。用山水看人体,果然“人体美,美中之至美!”
该文章已同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