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为什么“抑郁” |
分类:合同文书 时间:(2015-09-10 09:54) 点击:112 |
领导为什么“抑郁” 人世间的事,经的多了,也就不以为怪了。但屡见报端的领导“自杀”常常被归因于“抑郁”,我就有点“大惊小怪”,像是愚人节接到短信,有被愚弄的感觉。 是人都会“抑郁”,领导是人,领导当然也会“抑郁”。这符合逻辑。但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更没有无缘无故的“抑郁”。说某个领导得了“抑郁症”,这不难理解;说自杀的领导都因为“抑郁”,这就很难理解。领导之所以是领导,按照当前选拔领导干部的条条框框,自然是人群中的佼佼者。以常理推之,佼佼者心理素质也当“佼佼”。领导是带头羊,肩负着重于常人的责任,如果动不动就“抑郁”而不可救药,乃至于自绝于党,自绝于人民,那就怪不得国人质问为什么了。 因“抑郁”而自杀的领导,据报道口碑都还不错,这当然不能作为不“抑郁”的理由。所谓“口碑”,也应当一分为二。真正的人民公仆如焦裕禄,如孔繁森,有口皆碑,那是名至实归。然而这多年来,在反腐中落马的领导干部不少人都有好的口碑。譬如文物,谁都知道是真迹,但仿造的常常以假乱真,连文物专家都蒙得过去,文物的仿造之真、鉴定之难可想而知。不争的事实是,好的领导肯定为百姓津津乐道,隐蔽的贪官也几乎都有荣誉加身。“好官”为什么会“抑郁”呢?或者说为什么“抑郁”的都是“好官”呢?说领导因“抑郁”而自杀,不能不给国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笔者不谙为官之道,以下想当然耳。领导是清官,清官却“抑郁”,至少说明不开心吧?问题就跟着来了:“当清官怎么就不开心呢?”要么是清官自身有问题,要么是官场生态出了问题。清官不是被迫做的,两袖清风是清官自律的结果,与“抑郁”风马牛不相及,除非是被孤立,受排挤,孤掌难鸣,郁郁不得志。古往今来,这样的官多的是。但郁郁归郁郁,大不了喝闷酒,举杯消愁愁更愁,郁郁而死也不会悬梁而死。再说了,“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为民做主”是好事,党喜欢,民满意,应该心情舒畅才对呀,怎么会“抑郁”呢?就算“做主”不容易,但还有上级,甚至上级的上级,下情而上达,犯得着自己“抑郁”吗?就算官场失意,事与愿违,“回家卖红薯”也不失为明智选择,何“抑郁”之有?“南亩耕,东山卧,常将人生思量过。忙的是你,闲的是我,争什么?”这么一想,乐乎哉还来不及呢,到哪里去找“抑郁”呢?除非是身居其位,恋恋不舍,那倒有“抑郁”的可能,但这已与清官之清背道而驰了。清官之清,非但不能以死证之,死反而混淆视听,容易把自己描画得五马六道的。生命是最重要的,人再弱智,也掂量得来生命与官位孰重孰轻。一个人连生命都可以舍弃,还有什么不能舍弃的呢?“清官”而“抑郁”,显然背离了生活的通识和人生的逻辑。 领导是贪官,贪官而“抑郁”,这又为什么呢?贪官之所以贪得无厌,是因为利令智昏,被权和钱迷了心窍,哪里还顾得上“抑郁”呢?贪官一般都乐观,无法无天,老子天下第一,相信钱能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醉生梦死有可能,“抑郁”而死谁见过?贪官落马的也不少,但一般都自认倒霉,不见棺材不落泪,真正畏惧法律的有几人?一些贪官被纪委找去谈话,归来仍趾高气扬,官照做,钱照捞,不但不收敛,反而变本加厉。真个是“上帝要叫他灭亡,先叫他疯狂”!一些贪官一边被调查,一边被提拔,老百姓是有想法,没办法。一些贪官即使落入法网,仍振振有词,一脸无辜的样子,已经铁证如山了,还立在审判台上口若悬河,为自己不死之罪辩护。贪官拥有如此“心理素质”,让他“抑郁”,他肯乎? 清官不会“抑郁”,贪官不肯“抑郁”,自杀的领导却“抑郁”,此中玄机深奥,笔者不敢妄自揣度,还是留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该文章已同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