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秦腔 |
分类:合同文书 时间:(2015-09-07 09:22) 点击:200 |
说秦腔 秦人未必有秦腔细胞,这不是气话。少时,无事乱翻父亲的书籍,见一大堆秦腔剧本,不知秦腔为何物,只觉那剧本里的对白琅琅上口,唱段有韵有味。读《铡美案》,泪汪汪,血淋淋,却畅快淋漓;读《哭祖庙》悲戚戚,气昂昂,替古人担忧;读《软玉屏》,对那剧中情,戏中恨,参悟其半,迷惘其半。忽如一夜春风来,广播、喇叭放声吼,一问,那就是秦腔,便捂了耳朵,从此对秦腔深恶痛绝。百花齐放,县剧团也不甘寂寞,昔日秦腔演员粉墨登场,衣是古装,脸是画谱,张口便撕心裂肺,不想听,却想看,久而久之,对秦腔竟有了好感。自寻思,要说便说,直来直去,何必从古唱到今,从今唱到古,一唱数千年,让人半是明白,半是糊涂?看前后左右,父老乡亲,看戏却不看戏台,闭了眼睛摇头晃脑,像是神仙附了身,雷打他也不动,其痴迷憨态,与当今发烧族类可以媲美。 17岁那年,远离家乡,到兰州读书,不过月余,就想家,想父母,回又回不去,奈何,奈何。一日,走在校园百无聊赖,忽闻耳熟之音时远时近,就寻声而去,那声竟是从一位老师的办公室里传来的,无有音响,无有伴奏,就是个二胡加清唱,尾音极是悲凉。我不由入定,悉心倾听,声音已绝,犹恍惚在梦中。从那一刻,我悄悄爱上了秦腔,就像初恋的少年,忽然对谁一见钟情了一样。后来,我得知,爱吼秦腔的那位老师,是我的陕西乡党,想家了我就去找他,求他唱,他绝少推辞,大约他也想家乡吧。 同宿舍的一位同学,有收录机,我就借来秦腔带子,求他放,放了,悲声顿起,正是《血泪仇》的唱段,其他同学就不干了,坚持要换成流行歌曲,我“负隅顽抗”,有人提议表决,我以1:7惨败,从此不复妄想。不过偶尔逢上倾巢出动,我必借故开溜回宿舍,把音量放到最大,以过秦腔之瘾。 半年未回家,心境可想而知,坐到列车上,心早已飞回了家乡。眼巴巴地望,望不尽群山,望不尽云头,何处是家乡的清幽绿秀?列车一挣脱天水,久违了的西府秦腔自天而降,其雄壮,其浑厚,令我激动得难以自抑。自此一路秦腔不绝于耳,有大悲,亦有大喜,俱在跌宕起伏中,归于静美。 回到陕西,在娘怀里奔走,秦腔便不绝于耳。只会听,不会唱,偶尔也跟着任哲中胡哼哼,腔不是腔,调不是调,吐词却极清晰,自己令自己陶醉。喜的时候唱,悲的时候亦唱,唱出自己的感觉,就心满意足。夏夜里从城门洞经过,有秦腔、二胡之声,心就悠然,双足立定,观之、品之,有滋有味,却道不出子丑寅卯,回家只对妻说,城门洞唱秦腔,就此闭嘴,余言她自明白。逢上亲朋好友聚会,一人一个节目,只要出洋相逗人笑就成,如果我唱秦腔必拿一等奖,惜乎我这人固执己见,以为秦腔神圣,我出丑便是秦腔出丑,所以死活不献丑,免不了就说一段阎振俗的丑角词儿,算是滥竽充数。 时下秦腔备受冷落,秦腔迷们愤愤不平,呼吁之声如雷过耳,响应之声却微乎其微,何故?怪罪“靡靡之音”,聊可以自慰,却不能挽救秦腔于水火。识时务者为俊杰,人的好恶自有其所以然在,强按牛头不喝水,也是白搭。秦腔是地方戏,保持本色,魅力自在,它流行歌曲再冲击还是代替不了。桃是桃,杏是杏,陕西人爱吃羊肉泡,江南人就未必对胃口。以鄙人的高见,秦腔莫说走出国门,走出省门,也只能像兵马俑,仅供人参观。兵马俑离开了故土,便失去了秦韵,秦腔倘不在故土生存,必将走向绝灭。所以,现代音响挽救不了秦腔,只有热爱故土的陕西人,以自己的赤诚之心,才能唱出秦腔的魅力来。
该文章已同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