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过端午 |
分类:生活随笔 时间:(2015-08-11 16:00) 点击:162 |
此文章发表《快乐老年报》 儿时过端午 麦儿熟,杏儿黄,五月初五是端阳; 烈酒里面放雄黄,艾叶端午插门框。 香草袋子挂脖项;七色花绳栓腕上; 花花禡兜肚皮光,家家棕子甜又香。 记得小时候爸爸、妈妈、邻居奶奶们每到端午时节,就给我们念叨这些童谣。童年的端午节总是给我们一种无尽的向往,那也是孩子们对绣花禡兜、对棕子永不停息的向往。 说起家乡的端午习俗,还真是别具一格呢。在中国,过端午节人们用吃粽子来纪念屈原,这也是端午节的来历。 端午节的黎明,在露水还没被晨曦蒸发之时,大人们就拿上镰刀去割艾蒿了。据说端午早上带着露水的艾蒿能驱寒除湿,具有很多药用价值。特别是能治疗妇女坐月子遗留下来的多种妇科病。所以,端午节割艾蒿也是男人对妻子关爱的一种表现。 五月是艾草茂盛的季节,端午到,艾叶香,家家户户门前插艾叶用以驱瘴避邪,艾叶煮蛋、艾叶洗澡,能健身祛病。 艾草,它平凡得不能再平凡,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可它又那么的有价值,那么的让人难以忘怀。 记忆中那一片湿地,多年以来一直没有风干,有一丛艾草在不分季节地生长着…… 孩子们早上第一件事就是穿好头一天晚上就放在床头的绣花禡兜。记得我小时候,妈妈每年端午节都要给我绣一个花禡兜,那大红布的上半部用花丝线绣个漂亮的花边,再绣两朵荷花,一朵含苞待放的,一朵已经怒放,那白里透红的花朵娇艳无比,花朵下面有翠绿的荷叶和墨绿的水,水是用深绿色的丝线绣一个漩涡状的轮廓,看起来已经栩栩如生了。下边有一个口袋,口袋的口像一个弯弯的月牙,并用其他颜色的布包上边,下面再绣上两个大蜜桃,那油绿的叶陪衬着红红的桃,逼真生动,看了都想咬一口尝尝呢。 起床后的第二件事情就是大人们在孩子的手脖儿、脚脖儿和脖子上绑上用七彩丝线配好的花花绳,说是带上花花绳可以吓跑毒蛇,避免遭到毒蛇的伤害。然后再在孩子们的耳朵、鼻孔等七窍处抹上雄黄酒,说是可以防止蚰蜒、蜈蚣等虫子钻进去。再带上用花丝线绳串起来香草袋,这样满身都飘着节日的香味。记得小时候那香草袋可香了,妈妈用各色花布做成各式各样的香草袋,有孙悟空拿着金箍棒的、有鼓眼睛红鱼的、还有元宝、有小猪、小狗等各种动物。里面全装入香草,放到鼻子前闻一闻,那种香味立刻使人沉醉。 孩子们聚在一起,比比谁的禡兜漂亮,比比谁的花绣得好看,比比谁戴的花花绳颜色搭配得耀眼。再互相检举看谁没有抹雄黄酒,谁在抹雄黄酒时因为气味难闻而哭闹等等。 有的有心的妇女在端午节前要给丈夫绣一个香草荷包,颜色大多是暗色调的,在节日里给丈夫拿出来作为节日礼物,也是给即将在麦收季节中出大力的丈夫一个提前的奖赏。那时,每当晚上完工吃过饭后,总能看到在院子边乘凉的叔叔们拿着旱烟袋吸烟,那个黑乎乎的旱烟袋上大多吊着一个荷包,小孩子们总要好奇地用手玩弄几下才肯罢休,但这些荷包大人们总不让我们多玩,由此使我们对荷包多了几分强烈的好奇心。 童年的端午节,空气中不仅弥散着棕子的芳香,更多的是飘散着金黄的麦香。那浓烈的雄黄酒、飘着汗水的收获,金黄的杏儿、芳香的香草袋、雅致的荷包、还有那一直戴到六月六才能取下的花花绳,无不凝集着童年美好的记忆。 今天,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棕子已经走进商品的行列,满街都可以买到粽子,在小摊前也可以买到各种形状的香草袋儿。但面对着琳琅满目的端午盛宴,让我最留恋的还是童年时期围着锅台帮妈妈包棕子的过程,那种浓郁的生活氛围、那种幽香一如生活的佳酿随着岁月的弥久而愈加醇香。 很多年过去了。忘记了很多,也接受了许多,而那淡淡的味道、记忆中儿时的端午,我却真的没有将它忘却!
该文章已同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