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档案
律师统计
加载中...
网站公告
欢迎来到董补民律师的网站
文章分类
网站文章
我的好友
暂时没有好友
最近访客
友情链接
网友留言

  • 暂时没有留言

村庄春景

分类:生活随笔    时间:(2015-08-11 10:21)    点击:191

村庄春景

我喜欢村庄的一年四季,更喜欢村庄的春天。

从乡村走出来的人,大多对村庄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或是痴爱有加,或是避之不及。我自认为两种都不是,但在这个春天里,当我又回到村庄时,心底那根久已喑哑的琴弦被春风拨动,发出了悦耳的乐音。

春晨

在村庄歇宿一夜,真正感受到了村庄的宁静与生机。

夜间只有树梢间夜鸟的几声低哑和地面猫儿的尖利的叫声。星空下的魆黑的乡村似乎沉睡在水底,那数声具有穿透力的叫声仿佛水底闪电般飞逝的银鱼。

在城市那杂沓声中昏沉入睡久了反倒不适应这种大自然的宁静,在极端宁静中思绪也像游鱼在水里兴奋而无规则的飞驰了一夜。

窗户刚透出白光便听得后院枝头鸟儿清脆的叫声,似乎玉鸟的啼玉之声,叫得玉屑飞溅。啊,村庄的春晨好美。

所有的灰尘都静静地落下来,平展地铺在大地上。湿漉漉的地气弥漫着。风吹着落花和人们的沉默。有的时候,吹过颜面的一缕风,恰似一阵轻轻的拂过的春雨,细细地含着诗情词意,或者还有炊烟的味道和饭菜的芳香。于是,生活在村庄里的人们无忧地沉醉了,醉在风里,醉在弥漫的泥土里,醉在离村庄最近的春天里。

炊烟

炊烟,这株唯一盛开在村庄四季的花朵,默默地点缀着乡村的日日夜夜和饭桌前清贫、温馨的时光。如果村庄是一本书,那么炊烟就是一首诗。她的诗意、她的空灵、她的平淡,在村庄这本书里用诗的韵味诠释着一个村庄的丰富、饱满,饥馑岁月的哀伤与小康时代的富足。

炊烟的味道就是玉米、高粱、小麦的衣服燃烧后的味道,有粮食的温情与平和。从炊烟的味道里,你能嗅出一个村庄的清瘦与丰满。那些养育了村庄的汤汤水水不就是炊烟的一缕魂、粮食的一股灵气吗?!

忆儿时,炊烟告诉我家近了。母亲早就做好了晚饭,一些等不及的母亲吆喝着她们孩子的乳名,那满含深情的嗓音,在村庄的上空回荡。高大的杨树枝繁叶茂,夕阳下迎接着我们的归来。母亲接过我们的菜篮,一边拍去我们背上的一身尘土,一边反复唠叨着什么。灯光下,农家的房舍因为春天的到来而绿意盎然;朴实的灶台,母亲的身影让儿子的心有些别样的滋味。

春花

一树桃花,阳光下,让人有飞翔的感觉。

我喜欢桃花,热烈、平静、温柔、灿烂,是那种泥土般的诗意,静静的缭绕在湿润的春光里。我不喜欢樱花,虽然我生活在樱花绯红的城市里。它含着太多的那个民族的血腥、狂妄和迷离。樱花适宜开放在荒石遍地的山谷,无人走过,无人理会,默默地将一股血气化作平静的云烟,消散于天际。

村庄泥土丰厚,民俗淡泊,适宜栽种桃花,适宜栽种桃花的灿烂和朴实。

不久,绿色从酣梦中醒来,成了乡村的底色,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墨绿……各中各样的绿色相互交错着,延伸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在这无边的绿色中,衬托着深红色、桔红色、鹅黄色、淡紫色、暗蓝色、雪白色等的多姿多彩的野花卉,桃花、梨花、李花、杏花、草籽花、迎春花、杜鹃花、樱桃花、油菜花等等,--开得十分起劲,十分热闹,风姿绰约,流芳溢彩。一阵潮湿的微微南风吹来,那浓郁的花粉青草的气息随着风片,伴着雨丝,向人们的身上扑过来,直往人的心里钻,直往人的肺腑浸,直往人的骨髓润。此时,无论是谁,都会张大嘴巴,扩胸收腹,做一次深深地呼吸运动,像男人豪饮美酒、像女人痛饮甘露似的感到陶醉,清爽。

春苗

三月的麦子,稚嫩、娇弱,似襁褓中的婴儿安心地睡在大地冬日的床上。麦子的生长是春回大地发生的第一件事情,最终的结果是丰衣足食和人们、田野灿烂的笑容。其实,生活每天都在发生着什么,酸甜苦辣、婚丧嫁娶。入夜,麦影涌进农家院落,幻化为窗上剪纸、灯前落花。一个叫做幸福的童话,带着麦香在老奶奶的口中徐徐讲出——小美人鱼,为了心爱的人化作了泡沫,她充满深情地说,一切会好起来的。

这正是麦子想说的话。

春河

春姑娘带着沙沙的脚步声,慢慢的走近了。第一缕阳光洒向大地,唤醒沉睡的冰河,把小河打扮的愈加迷人,愈加美丽了,小河高兴的唱着歌“哗哗,哗哗。”多么欢快的歌呀,使人心旷神怡。第一缕春风轻轻抚过,小草偷偷的从泥土中探出头来,尽情享受春风的抚摸。第一声鸟鸣划破了宁静的早晨,引来了五颜六色的鸟,有喜雀、有麻雀......它们落在刚刚抽出嫩芽的树枝上,唧唧喳喳的唱着,好像为春天的到来而高兴哪!

田野里,绿油油的麦苗,金灿灿的油菜花,一眼望不到边,蓝蓝的天,白白的云,倒映在清清的小河里。

流过村庄的水很多,有雨水、河水和滋养乡村风俗的心灵之水。水用柔弱的心灵,浇铸着乡村一个个灿烂的日子。水从乡村静静地流过,流成小河,长成庄稼,有时仅仅长成几束花朵,星星点点地点缀在乡村的额头。

春鸟

沿着小河的方向望去,萧萧白杨矗立半空,一任柔风的梳理,倔强地静默着,像在沉思又像注视世间万象。鸟儿在枝头上下跳荡,绣口把清越的音符缠绕满枝。河对面那几只灰喜鹊忙碌而欢快地衔枝搭巢,幽雅的身姿在空明的天空滑动。河对面那萧疏的枝头上几团墨色的大巢显得格外的分明。这是多么和谐而纯朴的大自然的画面。鸟雀为了迎接这春天的降临在为新生命精心地营造舒适的窝巢呢。

“春鸟一啭有千声”,鸟儿是农家人最好的朋友。那些天使般的小鸟与绿色一起向乡村走来,阳雀、黄鹂、喜鹊、山雀、杜鹃、画眉、白鹭、燕子……在山崕上、天空中、树林间、山谷里蹦蹦跳跳,翻转着轻盈灵巧的身子,得意地舞、得意地啼,用它们圆润甜蜜的嗓子,唱出了清脆婉转的山歌,啼酥了高高低低的山岭,鸣绿了大大小小的村落,撩动了农家人的希望,点燃了农家人的激情。

春雨

雨是春天的精灵,它唤醒了沉睡的小草、唤醒了冬眠的青蛙、唤醒了树尖上的嫩芽。且听唐朝诗人杜甫云:“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不像夏雨那样热热烈烈,也不像秋雨那样淅淅沥沥,但春雨迷蒙而多情,轻柔而细腻,恩泽大地,滋润万物,使麦苗更加青幽,使花儿更加娇艳,使远山更加明媚。

春花最烂漫,春水最多情。且听唐朝诗人白居易云:“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南唐后主李煜亦诗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春回大地,百花盛开,江河解冻。一池春水,清澈如镜,碧蓝如玉,倒影着蓝天白云、青山翠竹,美不胜收,让人赏心悦目;一江春水哗哗而流,如一首动听的歌谣,飘荡在人们的心间,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亲近它,轻轻地掬起一捧,清清的,凉凉的,那感觉特别舒爽、愉快。

春风

经历了漫长的冬天,春风、春雨显得那么可贵。“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春风染绿了干枯的世界;“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雨润泽了绿色的生命。面对春风和春雨,人的视野一下子变得辽阔起来,人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温柔起来。最富有浪漫情怀的是那些儿童,早已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从蛰居的农舍里跑了出来,一群群的在田野上欢呼雀跃,一路上盖满了一串串深深浅浅的脚印。孩子们扯一片树叶含在嘴里,将一声声悠扬的木笛吹响,笛声顺着他们的手指缝里似山泉般淙淙流泻,如空谷鸟鸣般悦耳、嘹亮,于是山野里翻卷着阵阵春潮,翻起着层层绿浪,将一片金黄、一抹浅红、一缕嫩绿、一丝鹅黄点缀在乡村早春的土地上。彰显着“池塘春暖水纹开,堤柳垂丝间野梅”,“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的乡村春韵。

春种

“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农家人早已从冬季的安闲与恬静中走了出来。原野上,土地开始变得松软起来,到处像蒙上一层碧绿的稠缎似的闪着柔和的绿光,那湿润的泥土,只要一粒种子落进去,几天就生芽出土了。春天的早晨,月落星稀,一声声清脆的鸟鸣:“春天到了……嚓,春天到了……嚓!”把农家人从梦中叫醒。“一年之际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春天多流汗,秋天多打粮”,如果在这个时候耽误一分钟,那么会顶平常的一天甚至更多的时间。农家人的鞋底像抹了油似的闲不住了,都在紧张地劳动,想多把一粒种子播下地。“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漫山遍野里吵吵闹闹的,那大声吆喝牛的吼叫,震撼田野的尖脆牛鞭声,伴奏着歌声,成为一支高旋律的交响乐,像是整个山野都在抖动,都激荡在春耕的漩涡中。此时,我在乡村里行走,闻到了泥土的芳香,看着农人们在辛勤地劳动,我明白了农人为什么那样喜欢春天,那样思念春天,那样盼望春天。

在春天的村庄里,我不敢轻易挪步,生怕一不小心踩痛了刚刚露出头的小草。我想拿起画笔,用最美的色彩把乡村的单纯和厚重描摹下来,留住每一个精细的情节,留住春天的气息。

大自然把一封封漂亮的书信传递给人间,春天的一切都是那么富有生气。春天的空气充满着花儿的味道,草木的味道,庄稼的味道,牛羊的味道,农人的味道,用手随便在空气中抓一把,手心里满是这些味道。黄昏来了,孩子们把黄昏看成是一天的年节一样,放下书包,从家里跑出来,满村里跑跑跳跳,把白天闭上的嘴张开,把往日可以尽情唱的歌儿唱起……一轮淡黄色的月亮在屋顶的袅袅炊烟中,在女人的呼鸡唤鸭声中,在孩子们的柳笛声中,在暮归的老牛的铃铛声中,在万物拔节生长的声中,缓缓地从后山爬了上来,挂在树梢上。那黄色的光辉把乡村照得一片朦胧,把盛满乡情,盛满久远的爱情,盛满悄悄话的柳林照得一片朦胧,把夜色也照得一片朦胧。

啊,春天,我爱你;村庄的春天,我更爱你!

该文章已同步到:
发表评论
匿名:
验证码:   匿名评论
温馨提示: 董补民律师提供“工商查询  债权债务  婚姻家庭  合同纠纷  交通事故  刑事辩护  ”等法律服务。
如果您有法律问题可以点此咨询董补民律师,董补民律师会为您的法律咨询提供解答。
您也可以拨打董补民律师的电话进行法律咨询:15319713100,咨询时说明来自法帮网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董补民律师网
FABANG LAWYER
法帮网首页 | 法律咨询 | 酒泉律师 | 酒泉律师事务所 | 法律知识 | 法律专题 | 法律法规
董补民律师主页,您是第125234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