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窗 |
分类:生活随笔 时间:(2015-08-11 10:16) 点击:179 |
说窗 居住顶层五楼,是满间窗子,屋子很明亮,能看到外面很远的地方,看到草原,看到祁连雪山,看到羊群…… “窗”字,初创时为“囱”,是个象形字。《说文解字》中说:“囱,在墙曰牖(音you,窗子),在屋曰囱。象形。”远古先民的穴居之口开在屋顶,既是门,又是窗,所以,甲骨文的“窗”为原始形态“洞口”(窗)的直观白描。后来,“窗”字才变为由“穴”和“囱”两部分组成的字形。 钱钟书在一篇关于“窗”的散文中写道:“窗可以算房屋的眼睛。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这段话形象地道出了窗的最本质功能:给房屋以阳光、空气、清风与视眼。 窗,具有审美功能,最能表现中国传统建筑之美。对于人,“眼睛是灵魂的窗户”,对于房屋,窗户则是建筑灵魂的眼睛。窗户是会说话的,是有表情的,它所流露出的人情味也特别令人回味。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窗是词人吟咏不尽的题材,自然景物是窗中永恒的画面。“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些名诗佳句,至今还广为传诵。 窗子本身是用来透光的,透过窗我们可以看见外面的风景和世界。一间恢宏的居室如果少了窗,就形同囚室,被紧紧禁闭的人们身在其中,却无法随时觉察世间万象的变化,就好像少了一种沟通外界的枢纽,久而久之,就会变得自私,冷漠,不关身外事。 在这个熙熙攘攘纷繁迷乱的世界,各种各样的诱惑早就吞噬了人们宁静而淡远的心境。他们常常戴着厚厚的面具,目的性很强的为自身的利益奔波,说着言不由衷口是心非的话,做着身不由己的事。在生存的问题上,自私是可以被原谅的,因为有道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我们暂且不论这个观点对不对,先换个角度想,如果一个人连自己的生活都顾不上,我们让他去为别人的利益考虑,卖命,本身也是违背了正常理念与道义的。可是,当他解决了自己的生存问题,衣食无忧的时候,我们再回头去观察他,我们发现其实他在一条忙碌与奔走的路上走了太久,已经停不下来。而他所戴的那块面具,想摘却也已经忘了该以怎样的姿态摘下来。 不要再伪装内心对温暖与真诚的渴求,虽然不知道你面具下是一副怎样疲惫的表情,但知道你一定是一个等待阳光的人。一扇窗帘打开,一扇窗打开,总有一些光线透进来,总有一些目光透进来,总有一些人走进你的世界。你用真挚的情感推介自己,必定会有更多的窗打开与你回应。回头想想,其实这个社会缺少的不是窗,而是打开窗后透射进来的光线,所以世界的冰冷不是世界想要的诉求,而是一种祈福,祈福世界上所有的窗打开后温暖的光路。 清晨起床时是否会去打开窗户,让那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酝酿一天的好心情。孤独寂寞时是否会打开窗户,让那扑面而来的凉风吹走寂寞。浮躁不安时是否会打开窗户,让那生机勃勃原野绿色舍于恬淡的心境。夜深人静时是否会打开窗户,看云层中的明月及满天闪烁的星星,让无数柔情填满胸怀?躺在床上望着黑漆漆的窗外,是否想起“在夹缝中讨生活”这句话?如果想介入的空间都是一道窄窄的夹缝,是否会见缝插针,一寸寸地争取自己的立身之地?当然,当打开窗户时随之而来的是风沙尘埃,可山河大地本是微尘,何况尘中之尘?嘈杂的声音也会蹿进耳朵,但它也许会养成你处变不惊,从容应付一切的习惯。朋友,请开窗,让窗外一道道独特的风景在你眼前一览无余。看着行色匆匆的过路人,你是否感悟时间的无情,生命的短促?其实我们之所以每日匆忙地赶路,正是为追求那可以随意停下来享受的一刻。朋友,请开窗,不要把自己锁在四面墙壁的困境中,也不要把窗外的世界拒绝,更不要拒绝享受打开窗子时的喜悦。隔着窗户固然可以领略外面的景色,但打开窗户,面对真实的一切,岂不更好?
该文章已同步到:
|